(高中地理)农作物的分布和种植条件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分布
1.稻谷
稻谷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种植稻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产稻谷最多的国家.稻谷在全国粮食生产和生活消费中均占第一位.
稻谷按其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大小,可分为旱稻和水稻两类,我国主要是水稻,旱稻种植极少.水稻按其品种不同,可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按其成熟期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水稻在我国分布很广,除了个别高寒或干旱地区以外,从北纬18.5°的海南岛到北纬52°的黑龙江呼玛县,从东部的到西部的新疆都有分布.水稻的分布广而不均,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大致分为两大产区
(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
①华南双季籼稻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等五省区.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海南等低纬度地区有三季稻的栽培.
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陕南等地区.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比较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灌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该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为集中.长江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籼稻和粳稻均有分布.
③云贵高原水稻区.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多种植籼稻,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籼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籼稻.本区以单季为主.
(2)北方稻谷分散区
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
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2.小麦
小麦是我国仅次于稻谷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我国也是小麦栽培最古老的国家之一,约有4500年的历史.
小麦是温带性旱地作物,品种较多,耐旱、适应性强,我国大部地区适宜种植小麦,小麦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两大类,我国以冬小麦分布面积最大,约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
(1)春小麦区
我国春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0%以上,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小麦只能在春天播种,当年收割,是一年一熟制作物.其中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主要产区.
(2)北方冬麦区
分布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各省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是我国最大的小麦生产区和消费区,该区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3以上,有我国的“麦仓”之称.
(3)南方冬麦区
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以东地区.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北等省为集中产区,大部分为棉麦和稻麦两熟制.本区居民以稻米为主食,故小麦商品率较高.
3.玉米
玉米属高产作物,经济价值较高,是我国最主要的杂粮,在粮食作物中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对自然条件要求不严格,在我国分布很广,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吉林、山东、河北、辽宁、四川产量最多.
4.其他作物
(1)高粱
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强的特性,所以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涝洼及盐碱地区多有种植.高粱在我国分布很广,以东北平原最为集中,其次为黄河中下游和淮北平原一带.
(2)谷子
谷子是我国传统粮食作物.谷子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需水量少,比小麦低1.5倍左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生长期较短.谷子容易储藏,适宜作储备粮,营养价值较高,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直至黑龙江的克山地区.
二、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是轻工业的主要原料和生活吃、穿、用的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种类繁多,可分为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
(一) 纤维作物
纤维作物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主要有棉花、麻类和蚕茧等.
1.棉花
我国是世界主要产棉国之一.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居经济作物之首,约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1/3左右.棉花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国防、化工、医药等工业也离不开棉花,棉杆可造纸,棉籽可榨油,棉籽饼是优质饲料.所以棉花生产在国家建设和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我国棉花产地分布广泛,按照自然条件、栽培管理水平和种植的历史条件,将全国划分为三个主要棉区.见图5-3.
1)黄河流域棉区.
包括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的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及北京、天津七省市.棉花产量以山东、河南、河北三省最多.本区植棉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区内地势平坦,秋雨少,日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棉田面积的1/2.
(2)长江流域棉区
本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市,湖北、江苏两省产量最多.本区植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较高,劳动力充足,区内纺织业发达,运输条件便利,使该区成为全国棉花单产和商品率最高的棉区,也是我国第二大产棉区.但秋天雨多,湿度大,日照较少,影响棉花吐絮,棉花质量不如黄河流域棉区.
(3)西北内陆棉区
包括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本区地处干旱地区,降水少,光照条件优越,温差大,病虫害少,棉花品质好,是我国第三大产棉区,也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
2.麻
麻类是一种古老的纤维作物.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麻国之一,也是麻类品种最多的国家,主要品种有黄麻、红麻、苎麻、亚麻等.
亚麻主要产于东北,以黑龙江产量最多,集中于哈尔滨附近,其次是吉林,集中于延边地区.
(二) 油料作物
油料作物品种繁多,主要有花生、油菜籽、芝麻、胡麻、大豆、向日葵等.我国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在经济作物中居首位,是世界上油料作物种植最多的国家.
1.花生
在各种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单产高,含油率高,是喜温耐瘠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最好.花生生产分布广泛,除西藏、青海外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广西、辽宁、四川、福建等省区,其中山东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其次是广东.目前,全国花生要集中在两个地区:一是渤海湾周围的丘陵地及沿河沙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花生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二是华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丘陵及沿海地区.
2.油菜
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地区分布最广的油料作物.是世界上生产油菜籽最多的国家.油菜是喜凉作物,对热量要求不高,对土壤要求不严.根据播种期的不同,可分为春、冬油菜,春、冬油菜分布的界限,相当于春、冬小麦的分界线而略偏南.我国以种植冬油菜为主.长江流域是全国冬油菜最大产区,其中四川省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其次为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贵州等省.春油菜主要集中于东北、西北北部地区.
3.芝麻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芝麻最多的国家之一.芝麻是一种含油率很高的优质油料作物,我国芝麻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安徽、山东等省,其中河南省产量居全国首位.
4.大豆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早在5000年前,大豆就扎根于华夏沃土,中世纪以后,大豆经阿拉伯传入西方.美国大面积种植大豆只有70年余的历史,却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大豆生产国,2000年产量达7500万吨,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50%.而却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年进口量达1400万吨.年产量目前在世界排在美国、巴西之后,居第三位.大豆既是粮食作物,又是油料作物,同时也是副食品的重要原料,营养价值高,因而大豆在农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大豆是喜温作物,生长旺季需要高温,收获季节以干燥为宜,很适宜在我国北方温带地区栽培.我国大豆分布广泛,而以东北松辽平原和华北的黄淮平原最为集中.松辽平原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松花江、辽河沿岸和哈大线沿线.其中,哈尔滨、辽源、长春被称作我国大豆的“三大仓库”,其单产和商品率居全国之冠.
5.向日葵
向日葵是一种出油率和营养价值都很高而又高产的油料作物.分布范围很广,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为向日葵油商品生产基地.其中内蒙古的产量最高.
(三) 糖料作物
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甘蔗和甜菜,其中以甘蔗为主.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各省区,甜菜分布在北方各省区,所以有“南蔗北菜”的特点.
1.甘蔗
甘蔗是热带和南亚热带经济作物,具有喜高温、喜湿、喜肥的特性,生长期长.我国甘蔗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地区.其中以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四川等省区种植面积最大,广东是大陆上种植甘蔗最多的省份.
2.甜菜
甜菜喜温凉气候,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我国甜菜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北各省区.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吉林、甘肃、宁夏为主要产地.黑龙江是我国甜菜的最大产区.甜菜生产基地有:黑龙江松嫩平原西部、吉林西部、内蒙古河套地区和新疆玛纳斯地区.
(四)其他作物
茶叶
我国是茶叶原产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就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物资,曾长期独占世界市场.后来生产遭到严重破坏,1949年年产仅4.1万吨.建国后,我国茶叶生产恢复和发展很快,1996年茶叶产量达59万吨,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茶区辽阔,广泛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山地和丘陵地带,以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五省产量最多,是我国著名的五大产茶省,其次是云南、广东、湖北等省.
古代糖为什么珍贵
对于古人来说,即便没有最初制造糖的甘蔗,人们很快就能够发现制糖的另一种替代品,比如高粱、五谷、红薯等,也可以提取糖分,满足人们对于糖的需求。可是这种历史现象,也仅限于,在古代周边邻国,还有处于中世纪的西方各国而言,却是一种非常奢侈的调味料。
爱沙尼亚是个怎样的国家
作为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之一,爱沙尼亚位于欧洲东北部,东邻俄罗斯,南部与拉脱维亚接壤,西部濒临波罗的海,北临芬兰湾,国土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1万,首都为塔林。拉脱维亚是个多民族混居的国家,其中拉脱维亚族占68.7%,俄罗斯族占24.8%,主要信仰教路德宗和。
爱沙尼亚族属于欧罗巴人种波罗的海类型,12-13世纪,在共同抗击德国侵略者的过程中,各部落之间加快组合进程,最终形成了爱沙尼亚族。从13世纪开始,爱沙尼亚相继遭受普鲁士、丹麦、波兰、瑞典等国的侵略和瓜分,在1710年时全境又被沙俄吞并。一战结束后,爱沙尼亚在德国的帮助下,曾于1918年11月宣布独立,但仅维持了20多年时间,便先后被纳粹德国、苏联吞并。
加入苏联后,爱沙尼亚虽然享有高度自治权,但民众却并不乐意接受外来的高压统治,在50年的时间里,始终未放弃过争取独立的斗争。随着戈尔巴乔夫的上台和东欧剧变的影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离心离德的倾向日渐加剧,而爱沙尼亚在西方大国的支持下,最终在1991年8月20日恢复独立,并在9月17日加合国。
为防止亡国悲剧再次上演,爱沙尼亚自恢复独立之日起,便采取投靠西方阵营、对抗俄罗斯的策略,积极发展跟美、英、法、德等大国的关系,并不遗余力地寻求加入北约和欧盟。经过13年的不懈努力,爱沙尼亚终于在2004年3月加入北约,同年5月又加入欧盟。加入北约后,爱沙尼亚强烈支持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入驻,并且每年都要参加以俄为假想敌的军演,令后者极为愤恨。
在经济方面,早在被苏联吞并之前,爱沙尼亚便已跻身准发达国家行列。在恢复独立后,爱沙尼亚迅速抛弃计划经济体制,重拾私有化政策,加速向市场经济转变,使得经济再度实现腾飞。由于爱沙尼亚工农业体系健全、科技发达、经济增速很高,因此有“波罗的海之虎”的美称。根据世界银行2018年的统计数据,爱沙尼亚的人均GDP为22928美元,是的两倍多。
自从1991年9月11日建交以来,与爱沙尼亚之间保持着相对友好和稳定的关系,各领域交往不断增多,堪称与波罗的海国家交往的典范。然而在2020年初,中、爱关系开始出现不和谐的声音,爱沙尼亚对外情报局在正式发布的报告称,在方面,对爱沙尼亚的威胁甚于俄罗斯,成为该国在安全领域面临的“主要威胁”。
因为历史积怨极深,爱沙尼亚将俄罗斯视作主要威胁,在情理上还说得过去,但将视作“主要威胁”却毫无道理。原因无他,跟爱沙尼亚远隔万里,相互交往的历史极短,之前从未有过历史积怨和利益纠纷。更何况,通过吸引投资来发展国家经济,也是爱沙尼亚近年来一直追求的目标,如今对“金主”突然翻脸,实在是说不过去。
对此,俄罗斯人道主义与政治调查研究所专家布鲁捷尔认为,爱沙尼亚之所以突然对“变脸”,最根本的原因是受到美国的影响。作为北约国家,爱沙尼亚近年来一直承受着来自美国强大的压力,被要求不能与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合作,其中便包括加速崛起的。正因如此,爱沙尼亚只好通过抹黑、攻击的,来向美国“表忠心”,以维持两国间的盟友关系。
布鲁捷尔同时指出,爱沙尼亚之所以认为的“威胁”超过俄罗斯,是由于俄罗斯不想与北约开战,对爱沙尼亚发动军事攻击的可能性很小。与此同时,按照爱沙尼亚对外情报局的说法,近年来在该国外交、情报活动日益活跃,希望改变政治秩序以维护其利益的意图愈发强烈,由此让它产生莫大的恐慌。以上两点,便是爱沙尼亚将视作“主要威胁”的原因。
其实,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一直奉行和平外交政策,无论国家大小、强弱,始终都坚持“相互尊重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非常愿意跟各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因此,根本不是爱沙尼亚的“主要威胁”,后者的做法纯属“被妄想症”发作,对发展两国关系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历史上有没有比较出名好心办坏事的事件
1170年的12月29日,英格兰肯特郡坎特伯雷的街道上马蹄声如雷鸣般响起,身穿链甲的骑士从城外狂奔而来。雷菲茨男爵暴烈的催促着战马,耳边还在回荡着三天前国王愤怒的咆哮,“就没有谁能帮我摆脱这个胡闹的教士吗”?国王的无助就是骑士的耻辱,雷菲茨和他的兄弟们决定洗刷耻辱,用刀剑,或者鲜血。
坎特伯雷座堂,全英格兰最神圣的宗教场所,雷菲茨看着巍峨的尖顶低声祈祷。主啊,请原谅我的不敬,骑士守则告诉我们秉持正义和忠诚,即使面对的是坎特伯雷大主教!重剑凶悍的劈开了教堂大门,四名骑士蜂拥而入冲向那个消瘦的男人。
骑士们轻易的把主教托马斯·贝克特围在中间,雷菲茨盯着贝克特的眼睛,一字一顿的说:“主教大人,请跟随我等去向陛下请罪。”
贝克特并无惧色:“国王陛下让你们来的?”
雷菲茨摇头:“不,陛下更愿意用谋略,我们才比较喜欢刀剑。”
贝克特轻笑:“那你们就回去,告诉亨利,主的荣耀不容亵渎,该请罪的是他。他必须收回《克拉伦登法案》,犯错的教士只能由教廷审判,否则,亨利的孩子得不到教廷的加冕,不会享有主的荣耀!”
雷菲茨暴怒的拎起主教:“告诉我!是谁把你从卑贱的皮匠之子提拔为文书的?”
贝克特:“是陛下。”
雷菲茨:“又是谁培养你成为官的?”
贝克特:“是陛下。”
雷菲茨:“那又是谁顶住全国的压力将坎特伯雷大主教交给你的?”
贝克特:“也是陛下。”
雷菲茨一记重拳砸在贝克特脸上:“那你是如何回报陛下的!?你纵然教会侵占克莱尔伯爵世代的领地!包庇犯!外逃到法国勾结陛下的敌人!现在连陛下子嗣的加冕你也要捣乱!陛下给予你的友谊和仁慈就是这样被回报的吗!?”
贝克特低头:“我个人很感激陛下的信赖,但我是主的使者,我只能维护主的荣耀。”
雷菲茨又一记重拳:“主会叫你包庇罪犯吗?你维护的是罗马那些渣子的利益!这无关主的荣耀!”
一双熊猫眼的贝克特:“托马斯可以和亨利认错,但主教不会向国王低头。”
雷菲茨再次拔出配剑,锋利的剑刃抵住贝克特左侧颅骨,最后一次!去向陛下请罪!贝克特再次摇头,绝不!双手剑暴烈的斩下,主教头颅上半部分脱离身体飞了出去,粉色的脑浆洒满祈祷台.....
得知消息的英王亨利二世当场斯巴达,出尼玛大事儿了!我那天就随口吐槽了两句,这几个哥们竟然真去把大主教给砍了?对骑士的忠诚我很欣慰,但你们是在坑我知道吗?揍他一顿都好办,咋还把人给杀了?是!我承认我有点暗爽,但更多的是郁闷啊!现在是我有求于教廷,不是他们有求于我啊!我儿子加冕的事儿可得咋整哦.....
罗马教廷玩的也确实够狠,他们把贝克特给封圣了,对他的定义是殉教者。干掉一个大主教和干掉一个圣者的概念完全不同,一时间英格兰和亨利二世几乎成了欧洲公敌。焦头烂额的国王废除了《克拉伦登法案》所有对教廷不利的部分,承诺全力支持东征,又一堆的教会权贵帮调停,总算换取了一个赎罪的机会。
1174年7月12日,英王亨利二世来到坎特伯雷教堂贝克特的墓前,他上身,双臂张开的匍匐于地表示忏悔,周围一帮教士拿鞭子对他一通暴抽。倒霉的亨利哭了,不知道是因为忏悔还是挨抽太疼,这业务足足持续了半个小时。将俗世国王羞辱到极致的教廷,终于放过了亨利二世。
就这样,四个骑士一片护主的好心,换来了主上这辈子第二惨痛的回忆。余生里亨利一直战栗于自己是否真的亵渎了神明,所以被主降下惩罚,因为他平生第一惨痛的回忆是几个儿子全都造他反的。不过吐槽机以为,这个报应不是来死贝克特,而是因为他早年给法王路易戴绿帽子不说,连人家的嫁妆都给抢了。
哪些农作物原产地是
如果你现在观察一下家里的农作物,实话告诉你,绝大多数不是原产于。
这个问题不妨这样问?有哪些作物原产地不是。
下面你听好吧,下面这些作物都是外来户
玉米
玉米原产于中南美洲。现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在30°--50°的纬度之间。栽培面积最多的是美国、、巴西、墨西哥、南非、印度和罗马尼亚。我国的玉米主要产区是东北、华北和西南山区。
小麦
小麦起源于亚洲西部。西亚和西南亚一带至今还广泛分布有野生一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及普通小麦粗山羊草。从小亚细亚到的中东地区,特别是西南部、西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地区,是栽培一粒小麦和提莫菲维小麦最早被驯化之地。
蔬菜水果方面,这种情况更甚。比如:
蒜:据说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种子种的。
葱:产于天山昆仑山,所以昆仑山古称葱岭。
香菜:原产地中海沿岸,张骞出使西域后引入我国。
菜:原产印度,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后汉时期已是人工栽培的20种蔬菜之一。
黄瓜:又叫胡瓜,原产东印度的西北部,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归来时带入我国。初称“胡瓜”,东晋时,赵王石勒更名为“黄瓜”。但那时我国云南也有野生黄瓜分布。
蚕豆:又名胡豆、寒豆、罗汉豆等。原产亚洲西南部到非洲北部一带,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
豌豆:原产地中海沿岸,汉代引入我国。但从元初才开始有吃豌豆嫩荚(也就是现在的食荚豌豆)的记载。
扁豆:原产印度,汉、晋时传入。
茄子:原产东南亚和印度,约于晋代传入我国,隋炀帝就对它特别偏爱,还钦命为“昆仑紫瓜”。
:原产波斯,唐代传入我国。
木耳菜:学名落葵,又叫胭脂菜。原产亚洲及北美洲,宋朝前已有栽培。
莴笋:原产地中海沿岸,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宋代以前怎么也吃上了,由西域使者来华时传入。
胡萝卜: 原产北欧。元代时,波斯人来时带入云南地区,后传遍全国各地。
红薯:原产美洲,明万历年间晋安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引入福建。
土豆:原产南美,明末传入我国。
辣椒:原产中南美洲热带地区。我国栽培辣椒始见于明末,在此之前吃辣都是用茱萸调味(咱也不知道这味道好不好吃,怎么琢磨都觉得是欣赏性植物,估计也不怎么辣)。至于甜椒于18世纪才始有.19世纪传入我国。
当然, 很久以前我国也已经驯服培育了一些粮食作物,比如:
小米
小米亦称粟米,古代叫禾,是谷子去壳后的产物,因其粒小,直径约1毫米左右,因此得名。小米原产于北方黄河流域,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属于“粟文化”。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
水稻
稻的栽培起源于,其历史可追溯到约西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14000年—18000年。水稻在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
大豆
大豆原产,各地均有栽培,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大豆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东北为主产区,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
作为世界大豆种植的发源地,产量和种植面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还冠领全球,再看看现在的情景,不由得令人唏嘘不已。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
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