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她的生活照片怎么办
老人逝世,留下了她生前照片,这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老人不在了,留下了生前生活的瞬间。我认为,这是给儿女留下的最好纪念。如果是我,会把这些照片整理归类,放入影集收藏,並写上文字提示,在老人忌日、生日等特殊日子,翻阅像册,缅怀老人,以示纪念。对哪些多余、重复、照的不好、又没有意义的照片,在老人坟前烧毁,不再保留。说实在话,我也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为了防止身后孩子的尴尬,趁现在大脑清楚,手脚灵活,我已经对自己的照片进行了清理。把一些在单位、旅游过程中拍摄不佳、不需要保存的照片,进行了烧毁清理。对需要保留的个人喜欢的,按时间或专题分门别类在影集中保存。由于自己是独居,我把自己七十岁时拍的照片以及最喜欢的生活照,专门制作了一个影集,放在第一位,万一有不测,他们一眼就能看见,避免要遗像或处理身后事为难。当然,也为孩子今后保存清理像片提供了取舍方便。人生几十年,不知不觉已近黄昏。生命有长短,但对生活的态度永不变。涛声依旧,我心永远,做无限好的夕阳,与年轻人共勉。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总是想享福,什么叫享福
提到福与享福,人人往往联想到幸福。幸福就是一种对美好的幸存与侥幸;侥幸获得的幸运,庆幸、快乐。享福就是一种美好的希望与向往;是一种自我感受的知足与满足的过程。我们人,还是用通俗的字与普通老百姓的内心感受来解释“福”的境界吧。福字是一个衣一人口一个田字组成,我们大多数人不懂甲骨文不懂什么深奥的古文化,但是心理都明白清楚,人的一生过程,到一定大了老了的年龄,心理感受与寄托向往,就是“皈依尘土”也叫“归依尘土”。从字面上解释,皈与归都是回转,或是皈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赖。这些都是一种寄托向往行为与感受,并不是之所专用。而“福”字恰恰包涵了人的归依与尘土的根本内涵。“衣”就是“依”,“田”就是“尘土”。因此,一个人一人口的人生过程,不管是多少厚禄,不管是多么穷苦,到了一定大的岁数都会想着“享福”,这是人的一种过程,一种人性自然规律。所以,“福”的境界不分富贵贫穷阶级阶层,就是一种自然的寄托与向往的知足与满足的一个人生过程。
你会保留逝去的亲人的照片吗
个人觉得很珍贵,并且已经做了。每每查找自家重要信息或资料是,都会情不自禁的翻看几遍。回忆满满的幸福和亲情。感觉特别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