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一天究竟是怎么度过的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清朝乾隆爷除夕年夜饭都吃点啥
在清朝,皇帝平时一般是单独用膳,只有到元旦、万寿、除夕等节令才会在乾清宫设宴,和后宫的嫔妃一起进餐,在这个隆重的场合皇帝和后妃都会穿上节日的吉服。不过这个说是一起进餐其实不是大家坐一桌,还是按照一人一桌分开坐,并且根据等级上的菜也不一样。
根据《节次照常膳底档》记载,乾隆二年除夕时前,乾隆的冷膳、热膳共有四十品,清朝皇帝都很爱吃点心,因此点心的品种也很丰富,宫廷除夕宴上常见的有玉露霜、方酥夹馅、苏糕、鲍螺、敖尔布哈、鸭子馅包子等糕点。皇后这边菜要少点,是三十二品,下面的嫔妃、贵人之类的菜还要按照等级递减。
下面还会有6桌陪客,每桌冷热菜点一共二十四品。
不仅菜品数量不一样,餐具也是有等级区分的,像乾隆用的就是金碗、金盆、珐琅葵花盒、金匙和象牙筷等,以示尊贵。
至于乾隆年夜饭的具体菜单,每年还是有些变化的,不过一般是以东北满洲风味为主,以示不忘本。而且因为满族以渔猎游牧出身,所以菜肴中以肉食为主,其中不乏、野鸭、鹿和狍子等野味,海鲜类的不多,一般只有海参,至于蔬菜,常见的只有口蘑等菌类。
附上乾隆四十九年留存的一份除夕年夜饭用料清单:
猪肉六十五斤,肥鸭一只,菜鸭三只,肥鸡三只,菜鸡七只,猪肘子三个,猪肚两个,小肚八个,野猪肉二十五斤,关东鹅五只,羊肉二十斤,鹿肉十五斤,六只,鱼二十斤,鹿尾四个,大小猪肠各三根,另外,制点心用白面五斤四两、白糖六两。
从清单里大家可以看到其中肉类之多之丰富,老实说,这一顿吃下来也是够腻的。一直到同治以后,皇家的除夕晚宴上蔬菜品种才多起来,主要是慈禧肠胃不大好,所以爱吃白菜、豆腐之类的。
宫中年夜饭的最后一个项目,那就是把吃剩下的赏给亲近的王公大臣,当然王公大臣不是贪图这有多好吃,主要这代表的是一个荣耀。
除了侍奉皇上,清朝妃子们每天的生活都是如何度过的
总之,你在清宫电视剧里看到的那些,都是假象!!!
清朝后宫妃嫔们的日常生活,在皇家文献中一直都是讳莫如深,如此就越发让人觉得神秘。所以直到今天,如《甄嬛传》、《步步惊心》等以清宫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影视剧才广受关注,大受欢迎!
但是,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都只是基于作者或编剧凭借一点点的框架来大胆想象和创作的,甚至很多地方都不合常理,让人难以置信。
当然,艺术作品终究不能替代历史。事实上清朝妃子们真正的日常生活远不如清宫戏里那般,既不步步惊心,也不多姿多彩,甚至还可用“灰暗人生”、“终生囚徒”、“行尸走肉”等词语来形容。
皇宫深宅大院,一入深似海
那清朝后宫妃嫔们日常生活到底是怎样安排的?她们终其一生都被禁锢在方寸之地,平时有没有娱乐活动呢?她们的衣食住行又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她们平时又是如何向皇上争宠的?…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数百年前的帝王后宫,去触摸影视剧里看不到的清朝后宫妃嫔们的真实生活。
影视剧里的清后宫妃嫔们
1、等级森严的后宫。
清朝皇帝的后宫妃嫔共分为8个等级,金字塔顶端的是皇帝的正妻,称为皇后,居住在中间的宫殿,称中宫;
皇后之下是皇贵妃,皇贵妃同皇后一样只有1人;在皇贵妃的下面是贵妃,贵妃有2人;贵妃的下面是妃,4人;妃之下便是嫔,嫔有6人;再之后便是依次为贵人、常在、答应,人数不限。皇后居中宫,诸妃嫔则居住在东六宫和西六宫(东西十二宫)。
值得一提的是,只有皇后和皇贵妃到嫔这几个等级才算皇帝的妻妾,皇后当然是正妻,皇贵妃到嫔这几级便是妾。而嫔以下的贵人、常在、答应便只是通房,连妾都算不上,也没有朝服和朝冠。
最小的还有一种叫做官女子,这种介于宫女和嫔妃之间,她们既要当宫女伺候主子,又要随时准备好迎接皇上的临幸,算是后宫中地位最低的嫔妃。
清朝后宫等级制度
2、各等级娘娘的“薪水”。
是的,在古代,皇帝的老婆与其说是一种身份,不如说是一种职业,她们是要根据职业高低、工龄长短,以及老板对她的满意程度来拿薪水的!
先来说皇后,皇后的年薪是白银1000两,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三四十万。你甭觉得不高,除此外她还要领山一般的绫罗绸缎,这在古时候也是硬通货。另外还有若干粮食、日用品、木炭等。相当于三四十万的工资就是纯粹的净收入!
然后是皇贵妃,皇贵妃的年薪是白银800两,其待遇其实与皇后也是相差无几了;然后贵妃年薪600两;妃年薪300两;嫔200两;贵人100两;常在50两;答应30两。而最小的官女子是没有的。
3、后宫女人们的进阶之路。
后宫妃嫔们的等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她们不同的表现,她们的等级也会随时浮动变化。所以她们每个人都在竭尽所能的表现自己,来爬上更高等级。所以现在的许多宫斗剧才有了创作灵感。
一般说来,提高自己等级最便捷的就是生娃,特别是生男娃,如果你生的男娃能当上太子并继承皇位,那就一步登天了。
有升当然也有降,如果妃嫔们犯了错,也会受到降级的处分。在整个清朝时期,几乎每个皇帝的后宫都有妃嫔被降级,比如道光皇帝的后宫妃嫔数十人中,有一半以上都受到过降级处罚。
后宫妃嫔的生活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比如过节令特殊日子;另一种便是普通日常生活。下面我们就先说她们逢年过节都有些什么习俗。
清朝后宫中的节令习俗数目繁多,数不胜数。比较常见的也有两种,一是逢年过节,比如年节或者端午、中秋等四时节令;另一种是人事节,比如婚嫁、生育、寿辰、丧葬等。
并且这每一种节令或人事的仪式习俗都相当繁琐,本来宫廷中就人员众多,一年这各种人事再加上四时节令就近乎占到一半了。
在这里我们重点用后宫节令习俗中活动最多的年节(春节)来举个例,让大家看一看清朝后宫都是怎么过节的。
从腊月开始,后宫就要准备年节了。腊月初一,皇帝要亲自捉笔写福字,然后赏赐给后宫诸妃嫔,以示恩宠。多余的福字则赏赐给大臣,得到福字的大臣都视此为无上荣光。
腊月初八,皇宫里会专门煮腊八粥来供佛,还会举行一些除邪的仪式;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神的日子,而宫中也要安神牌,备香烛,设供三十二种,帝后都要亲自参加祭灶,排场比民间大得多。
腊月二十六,各宫都要挂春联、贴门神,值得一提的是清朝后宫内的春联都是白色的!是用白绢来书写的,这点就与汉族的红色春联完全不同。
除夕和新年初一,后宫的主要活动就是到处烧香礼佛和祭祖,当然礼佛祭祖的主要人员是皇帝和皇后,其他妃嫔是没资格参与的,她们这两天的主要活动就是向皇后和皇太后行辞岁礼。然后晚上时,皇上就带领这一大家子莺莺燕燕一起吃饭、看戏。
正月初一是宫里最热闹的一天,终日爆竹连响,晚间灯火通明,节日气氛相当浓烈。
年节过后,当然还有许多四时节令,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除四时节令外,还有生育、婚嫁、寿辰、丧葬等,这些在清宫里也都是相当繁琐。
对于后宫生活的妃嫔来说,一年当中要经历的这些繁文缛节、典礼仪式多不胜数。但好在所有仪式都有下人帮助一起准备,并且会时不时的提醒,所以一般来讲也不会犯错。只是这种形式上的礼仪会比较令人疲惫和乏味而已。
1、清晨起床。
清晨,后宫妃嫔们下面的宫女就会按时叫她们起床,赖床当然是不可能的,除非是生病了,一般情况下她们的作息时间都是固定的。
起床之后,手下的宫女们会上来请安,然后在宫女伺候下穿好衣服,梳妆打扮完毕。然后下人会送上一些茶点、甜品、点心等。
2、往各处请安。
妃嫔们喝完茶、吃完点心,就要开始前往各处去请安了,清宫中讲究的是晨昏定省,意思是早晚都要向长辈问安,做为妃嫔是一定要准时向皇太后或皇后请安的。当然如果爬到了后宫金字塔的最高层,自然就是准时坐等别人前来问安。
“请安”虽只有两句话的事,但也不是几分钟就能完的事。因为后宫生活枯燥乏味,所以妃嫔们上午请安的时候自然就会一起闲谈玩笑几句,或者脾气相投的姐妹会一起在后宫花园散步谈心。完事之后,这就基本上到了午饭时间了。
3、无聊的下午时光。
妃嫔们各自吃完午餐之后,仆人会送上各类水果点心。吃完之后也可以在后花园溜达溜达,然后就到了午休时间了,午睡一两个小时后起床,再喝喝下午茶,吃点水果点心,就要准备晚上的请安了。
4、等皇上翻牌子。
到皇后和皇后那里问完晚上安,这时所有的妃嫔们就会怀着忐忑的心情,一起来到养心殿后殿的燕喜堂中待命。
敬事房会为她们每人准备一面绿头牌,上面写着每个妃子的姓名,或十余面,或几十面,然后将这些牌子全部放在一个大银盘中。
这时皇帝正在养心殿准备用晚膳,在皇帝用完晚膳后,就把银盘端出来,将银盘跪呈于皇帝跟前,皇帝如果当晚没有兴致,便会说一声“去”。如果皇帝选中了某个妃嫔,便会伸手将她的牌子翻过来,使之背面朝上。随即退下,去告知该妃嫔这个喜讯,并让她做好相关准备......
被翻中妃嫔固然欢天喜地,没有被翻牌的则只能满怀嫉妒的愤愤回家。之后用完晚膳,再聊聊天,吃吃水果,这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等候皇上翻的绿头牌
游玩行乐,是清代后宫生活中不可多得的。清朝有许多皇家园林,比如清宫西苑(现在的),里面回廊迂回,曲径通幽,飞阁环拱,青翠欲滴,还有各类古木奇石,是清宫后妃们不可多得的一个游玩胜地。
寒冬季节,皇宫还要从各地挑选1000名滑冰好手入宫受训,然后在西苑的庆霄楼表演“冰嬉”。冰嬉表演有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赛等若干种,其精彩程度比起现在也不遑多让。
每到观冰嬉日,便是后宫众女难得的打心底开心的日子,西苑北海的四周,搭彩棚、插彩旗、悬彩灯,喜庆非常,庆霄楼里燃气重重炭火,摆上美酒佳果,妃嫔们坐在楼台观看精彩的表演。
清朝的“冰嬉”
但这种游玩活动毕竟不可多见,除此外的大部分时间里,妃嫔们的娱乐活动无非就是写字、画画、看书、做做刺绣什么的。如果还觉得无聊,那就是约两个姐妹一起玩玩双陆等棋牌游戏,但经年之下,这种日子也确实比较难熬。
清代的妃嫔们只要入了宫,在人事关系上就直接脱离了原来的家庭,想让家人入宫来看你或者你出宫去探视家人都不可能的,甚至连给家里捎带点财物都是不允许的。
只能“每遇年节或偶有事故,、宫女首领可奉主命前往外家探慰”,仅此而已!相当于说,只要入宫就基本上再无与家人相见的机会了。
一入宫墙深似海
清朝有许多短命皇帝,在他死时他的妃子们还正当青春年华;还有些活得久的皇帝,但同样的在他死时,大多数也风华正茂。
但是没办法,再美的年纪也是皇帝遗孀。遗孀们会搬出原本居住的东西十二宫,然后被安排住进专为皇帝遗孀准备的慈宁宫、寿安宫、寿康宫,就是人们所说的紫禁城的寡妇院。
从此,她们就只能伴随着“寡妇院”的座座佛堂和袅袅香烟了此余生。从此秋雨梧桐,白云苍狗。方寸之地中,无尽的孤独和寂寞便是她们未来半辈子里生活的主旋律。
其实对于清朝后宫妃嫔的真实境况,在清朝时就有人这样形容:“去家室,辞父母,以入宫禁。一旦入宫,即终身幽闭,不复见其亲,生离死别。”
从这样的句子里就不难看出,清朝时女子入宫成为妃嫔后的日子是极其苦涩的。那些传统的,有地位的官宦世家是不愿让自己的女儿入宫的,就因为宫中的生活很难幸福如意。
光绪皇帝是不是被人用砒霜毒死的
满清王朝入主中原以后,一路变革,边走边改,跌跌撞撞的来的20世纪,经历一系列打击的清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天灾人祸,外侮内患的消息不绝于耳。
这个时候,清王朝的主宰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代,慈禧已经实际掌权四十年,而第九位皇帝光绪早过而立之年,但是这个时候却被囚禁在西苑瀛台,成为没有枷锁的囚犯。他被幽禁的原因是因为支持康有为等人的变法。
在慈禧将光绪幽禁之后,萌生了废立的念头,慈禧于是立她妹妹的女儿的儿子,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即皇储以取代载湉,史称己亥建储。并且打算次年让光绪退位,大阿哥即位,改元保庆,由于得不到列强支持,企图失败。
度过庚子年以后,光绪的皇位是保住了,但是仍然继续被幽禁在瀛台。一直到光绪三十四年,这一年,掌权快半个世纪的慈禧行将就木,就在他死前一天,春秋正盛的光绪死于瀛台幽禁之地。还没有死彻底的慈禧于是亲自钦点溥仪即位。随即也撒手人寰。
在光绪死的时候,很多人就怀疑是被毒死,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对光绪头发的分析,证实是砷中毒,也就是砒霜致死,坐实了被毒死的说法。
如今,过了一个世纪,他的死因已经大白于人间,可是谁是幕后推手,仍然沸沸扬扬。在当时就有慈禧、袁世凯之争,持异见各有各的说法,而且都似乎很有道理。而这两个说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点就是,惧怕慈禧死后光绪重新掌权,而导致翻案。
慈禧太后是因为曾经将光绪软禁,所以惧怕死后光绪翻案。但是她死之后,总有新皇帝即位,权力要重新布局,怎么可能保证不翻案?
而袁世凯则在维新时期光绪导致被囚禁,所以惧怕他掌权后对自己不利,但是这个时候袁世凯已经回项城不在北京,他的势力也不可能渗进内宫。更何况,光绪是被幽禁,不可能随便让人亲近,能亲近的都是后宫之人。所以最后能有机会下手的肯定是后宫之人。
能够掌握后宫的是谁?答案是慈禧,因为她才掌握实权。可是,歪史认为,她有权力,但是动机不是很充足,慈禧绝非恣意妄为之人。假设如果排除她,那么谁最有可能?毕竟当时后宫能接近慈禧和光绪的人不多,这个时候,一个在深宫多年不讨人喜欢的怨妇就浮上水面,她就是满清最后的皇太后隆裕,光绪的皇后,慈禧的侄子。
因为慈禧的关系,其貌不扬的隆裕被立为皇后,也因为慈禧的关系,其貌不扬的隆裕一开始就成了光绪的出气筒,从大婚开始就守活寡,本人也不会讨人喜欢,随着光绪和慈禧的权斗升温,隆裕成了光绪的泄愤的对象。没有一个人安心在这样,隆裕动辄挑拨帝后之间的关系,于是,导致三人关系进一步恶化,光绪被幽禁,慈禧一度想废掉,最后无果。
等到他行将就木之时,作为皇后、慈禧的侄女,很显然的成了宫中实际上能掌权的人物,而如果光绪归位,那么作为情绪的出口,她这个皇后肯定不出意外的被废甚至身死,因为他们之间根本没有感情,他们不缺仇恨,为了不在慈禧死后遭殃,所以先下手,她也最有机会接近光绪和慈禧。
曾经任职礼部尚书的溥良亲眼看到从病重的慈禧宫中端出一个盖碗,里面是送给光绪的奶酪。此前从未听说过光绪有任何急症大病。送后不久,就由隆裕的向太医院正堂宣布光绪皇帝驾崩了。没过一会,宣布慈禧已死。这点可以证明只有隆裕当时才能有能力掌控一切,所以她最有可能。
儒家思想中“孝”文化是糟粕还是精华
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
传承家风,
血脉相连,
绵绵不绝,
中华民族几千年屹立不倒!
作为四大文明唯一仅剩的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