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什么“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真实事件或人
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如今的人们若从科学角度来看,这只是一种安慰人的吉利话。然而,在历史上,有些人的经历却不得不令人感慨,这句名言,确实不虚。 比如说,1927年时的。 毛这一生,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数次险象环生,却最终都能化险为夷,令人不得不感慨:吉人自有天相。 而其一生,最为惊险的一次,当属1927年在浏阳遇到民团团丁,被捕将被处决之时,这是毛唯一一次被捕,也是其与死神最为接近的时刻。 那一刻,命运的走向,差点儿转弯。乔装上路 1927年9月,时任中央特派员、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在江西安源开完准备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之后,在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的陪同之下,匆匆赶往铜鼓地区,准备领导驻扎在当地的红三团起义。 大革命失败之后,白色恐怖肆虐,到处都是“铲共”团、清乡队,这些人横行霸道、残酷无比,往往抓到有共党嫌疑的人便直接拉走枪毙,当时的革命环境,险恶异常。 为了避免路上暴露,潘心源为搞了一张安源煤矿的证明信,让他化名为安源煤矿的采购员张先生,随后,与潘心源一起,乔装打扮,踏上了征程。 这一路上,两人小心谨慎,躲过了数次“铲共”团的盘查,不久,他们到了湘赣交界处的湖南浏阳河张家坊,这里离铜鼓已经不远了。遇险 眼看就要到了,两人的心情都很愉悦,中午之时找了个旅店,准备吃点儿饭,歇歇脚后继续赶路。 然而两人刚坐稳,就有几个“铲共”团的团丁们闯了进来,和潘心源赶紧低头吃饭,想要躲避对方的盘查,但这几个团丁一看就不是善茬,他们见这两人面生,便问道: “你们从哪里来,要干什么去?” 这一路上早就将说词背得滚瓜烂熟了,他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我俩是安源矿上的采购员,这次来这边是帮着矿上买些夏布和桐油。” 说罢,便将身上带的证明信递了上去。问话的团丁将“证明”接了过去,看了看,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便准备放过眼前这俩人。 然而此刻,民团的小头目却从外面进来,听了手下的报告之后,围着两人转了一圈,指着说道: “矿上出来采买的?我看着不像,你俩倒像是。” 靠近那人,笑着说道: “长官,都是本乡本土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我给您点儿烟钱,行个方便。” 那小头目根本不吃这一套,上面整天逼着自己抓人,党哪有那么好逮,这不,正好容易碰到两个外乡的,能够抓走押送到团部邀功凑数,他哪能放过这个好机会。 “抓起来,带走。”几个团丁得命之后,不由分说便将和潘心源二人抓起来,推搡着出了旅店,他们这时才发现,店外已经站了十来个“共党嫌疑犯”。 因为手中有枪,团丁们怕这些人被着走路不便,所以没有将等人起来,而是聚拢成一队,赶着向民团总部走去。 到了民团部,还能有个好?逃脱和潘心源两人一边跟着众人向前走着,一边想着如何脱身逃险。正在两人苦于无法脱身之际,旁边一个青年团丁走到身边,让他把鞋子脱下,说:“我们都是生意人,打赤脚走不了路。”那团丁低声说道,“还要鞋子,你们不知道吗?一会儿带你们去团部,那可是要......”说罢,做了个砍头的姿势。潘心源假装大吃一惊,“怎么连问都不问,就要杀头?”那团丁摇了摇头,无奈地说了句“这是上面的命令,我们也没办法。”看这个团丁说话和气,便趁机跟这人拉家常,潘心源看别人不注意,便从兜袋里拿出几块银元,塞到团丁口袋当中,低声试探道:“老弟,行行好,我和这位都不是赤佬,你放了我们,日后不会亏待你的。”那团丁捏了捏银元,有些为难,“这事儿我做不了主。”赶紧在一旁说道:“人生在世,还是要多做好事,图个好报应。”那团丁想了想,就说“我去队长那儿,给你求个情试试。”和潘心源看着那个团丁跑到队长跟前,结果队长不仅没有答应,还将其骂了一顿,打了几个耳光。 刚刚升起的一丝希望彻底破灭了,毛和潘心源互相看了一眼,打定了冒死逃跑的决心。看着那个挨打的团丁垂头丧气地走回来,有些歉意地说:“对不起,老弟,让你受苦了。”说罢,又塞了两块银元给他,“老弟,关照、关照。”那团丁拿着银元,没吭声。 没过多久,那团丁向队伍后面走去,路过身边之时,对他挤了挤眼,和潘心源两人会意,也慢慢走着,不一会儿就落在了队伍最后面。又走了一会儿,天色已晚,周围的草木变得朦胧起来。在路过一片稻田、丘陵之时,那个团丁悄声对说:“前面不远,就到了。” 和潘心源知道,再不跑就跑不了了,两人点了点头,趁人不注意,分散弯腰顺着田野逃去。看着两人跑远,那名看守最后队伍的团丁才扯开嗓子喊道:“不好了,有人逃跑了!”他这一喊,那些不甘受死的“嫌疑犯们”也纷纷炸锅了,大家一哄而散,向着各个方向跑去,不久身后便传来了“砰砰”的枪响...... 虽然提前跑了,但身后的枪声却始终不绝于耳,后面的追喊声更是越来越近。翻过一个小山坡,心中叫苦,眼前竟然是大片大片的稻田,根本无法藏身,万般无奈之下, 他只好赶紧躲在了不远处的一个水塘之内,水塘周边,草丛繁茂,刚好将他的身形,遮挡得严严实实的。刚藏好,就听到一阵噪杂的声响传来,一群团丁们大喊着从山坡上冲下,大喊着“抓活的!”面对这个容易藏人的水塘,这帮团丁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先是在水塘中打了几枪,然后拿梭子枪捅插草丛,使劲搅着水草,锋利的梭子枪头几次都差点刺中。将身子埋在水中,一动也不敢动,好容易等他们走了,准备出来,结果有一群人追过来,再次搜了一遍,有几次,团丁的脚就差点儿踩到的身子。后来,毛回忆道:“那个时刻,我都已经放弃生的希望了,以为肯定会被发现,抓到。但有几次,梭枪顺着耳朵边扎下去,就是没有伤到我,真是万幸。”最终,天色彻底黑了,抓捕的人们到处搜捕也没找到,只得悻悻而归,躺在水塘中,又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爬了出来。后来,扮作农户,在路上遇到了一位打柴的好心人,两人相谈甚欢,在那人的热心帮助之下,被一直护送到了江西地界。不久,就到达了起义的部队当中,领导着人们迈向了起义的道路之上。 几十年后,败退大陆,而在毛的带领之下,一个崭新的成立并屹立于世界之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此言确实不虚呀。
历史上听过让人最肃然起敬的诗句有哪些
“欲将心事赋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所写的《小重山》里的这段诗词,让人肃然起敬。岳飞写《小重山》时的心情与写《满江红》时的完全不一样。因为岳飞此时正受到秦桧等一批权臣反对,宋高宗也不再信任他,十二道金牌被招回。岳飞写《小重山》,与他写的另一首诗词《满江红》的风格完全不一样,因为是两种心情又两种环境下写的。《小重山》开头就有凄凉无奈的感觉,秋夜冷月虫叫,让岳飞正在梦中回味的,“白首为功名,旧山松林老。”中醒来。出门“独自绕阶行。”在月光下静静的望着帘外的月亮。岳飞此时心情低落,又感概万千苍凉悲愤,来想“白首为功名,旧山松林老”可偏偏因议和被朝庭招回,“阻归程”了。此时的岳飞把心事和希望,可用镶有美玉的琴弹出来,表达一下情怀,希望有知音。然而岳飞把心事赋给了瑶琴,可悲愤无奈的是,把琴弦都弹断了,也没有知他心事的人,这当然是一种比喻。岳飞的悲愤是,自己有精忠报国的壮志而未酬,有收复旧山河的能力而无法实现,他的心事更不被人理解而感概万千。岳飞通过赋诗写词,表现自己的心愿和胸怀,他的壮志仍然是领军马踏黄河,直捣黄龙府,收拾旧河山,爱国的心事不变。而岳飞被莫须有的罪名加害时,大理寺内,风波亭边,仍初心不改。诗言情,岳飞的《小重山》写出了他那时的心情。诗又言志,岳飞在《小重山中》又写出了自己的志向。岳飞的《满江红》中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读过后已经让人感动,但当你读了岳飞的《小重山》中的,“欲将心事赋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时,应该为岳飞受到陷害时,仍在想到精忠报国,收复失地的"心事”而肃然起敬。
你知道哪些比较有名的假历史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建校史上,就曾流传过一个故事,一度还被各国收录进中学的各种作文类书籍。有一天,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艾略特接待了一对穿着破旧衣服的老夫妇,老妇人对校长说:“我们的独子曾是哈佛的学生,去年不幸丧生于一场车祸。所以,我们想在校园里捐一幢楼来纪念他。”其实,老妇人说的是“捐一幢楼”,但是校长却认为老妇人在说糊话,一身破旧的着装,那来的钱捐给学校,只过想要学校给他们的儿子建一幢纪念楼罢了。于是,校长轻蔑地对老夫妇说:“我们不可为每一位哈佛校友都建一幢楼,你们知道建一幢教学楼要花多少钱吗?至少100万美元。”▲利兰·斯坦福旧照说着,校长就很不耐烦地将这对老夫妇“请”出了办公室。老妇人走出办公室后,对着老伴嘀咕:“原来建一幢大楼只要100万,为什么我们不建一座大学来纪念儿子呢?”原来,这对老夫人就是老斯坦福夫妇(利兰·斯坦福和简·莱思罗普·斯坦福)。随后,他们来到地广人稀的加利福尼亚州,建了一所大学,并以他们儿子的名字小利兰·斯坦福命名,以作纪念,而这所大校就是“小利兰·斯坦福大学(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简称“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或“斯坦福”。然而,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而并非真实的历史。因为,当时的老斯坦福既是加州州长,又是参议员,还是铁路富豪(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总裁),在美国绝对是一位非常出名的人物,以他们的身份,哈佛的校长又怎么敢如此无理对待呢?更何况是捐款,以校长的智商和学识又怎么能理解错呢?同时,老斯坦福的儿子并非死于车祸,而是随父母去欧洲旅行时,因感染伤寒不幸离世。▲左利兰·斯坦福、中简·莱思罗普·斯坦福、右小利兰·斯坦福、此外,老斯坦福夫妇确实也曾拜访过哈佛大学,但并没有说过捐赠的话,而哈佛大学更没有这样的记载。不过,有一点和事实相符,那就是该校的名字确实是老斯坦福夫妇以儿子的名字命运,以表纪念。1884年,因儿子死亡,老斯坦福夫妇怀着悲痛的心情返回了美国,并拿出了2000万美元的积蓄及以在帕罗奥多市拥有的3561公顷土地,创建了一所大学,也就是后来的小利兰·斯坦福大学。但是,斯坦福大学的发展也并不顺利,还差点倒闭。学校建起后的第三年,老斯坦福突然在睡梦中去世,而他的财产也被冻结。同时,因学校是免费(最初)开办,又赶上了美国的金融风暴。因此,学校一下陷入了转运艰难的困局。当时,有人提出将学校卖掉或停办,但是老斯坦福的夫人没有同意。为了解决当前的困局,她将自己的铁路股票卖了1100万美元,全部转给了大学董事会。有了这笔费用后,终于坚持到了6年后被冻结资金的彻底解除。▲斯坦福一家三口雕像事后,斯坦福大学校长乔丹曾深有感慨地说:“这所大学的生死命运,千钧一发全系于一个善良夫人的爱。”如今的斯坦福大学,已是美国西部的学术中心,并负责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运行与管理,也是硅谷的形成和崛起的奠基者,曾培养了许多高科技公司的领导者,如:惠普、谷歌、雅虎、耐克、罗技、Snapchat、美国艺电公司、太阳微、NVIDIA、思科及LinkedIn等公司的创办人。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该校曾有83人获得诺贝尔奖(世界第七)、27人获得图灵奖(世界第一)、8人获得菲尔兹奖(世界第八)。所以,上面的故事是世界上比较有名的假历史。图片来源网络
甘肃“罗马村”在哪里,为何会被称为“罗马村”
甘肃“罗马村?这个问题有意思,在我国甘肃境内确实有这个村子存在,为什么会被人称为罗马村,那是因为牵涉到2000多年前欧洲古罗马帝国的一批人口失踪案,在西汉时期,一支罗马军团东征,在参加战争后就神秘消失了,成为罗马帝国史上悬疑案,直到上个世纪因其奇特的风俗与周边民众格格不入,引起人们注意,后来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学者纷纷至此调查研究,最终揭开谜底,当年古罗马一批消失的人口到来了。2010年,几位骊靬村的村民到上海进行DNA检测,显示他们确实具有超过50%的欧洲白人血统,图为骊靬村的古罗马村民。公元前53年,古罗马帝国率军东征,打到今天地区时,受到帕提亚帝国强力围歼,古罗马帝国大败,其中第一军团6000人溃逃时,在沙漠上迷失方向,公元前20年古罗马帝国与帕提亚帝国熄战,双方交换俘虏发现,第一军团失踪了,至此,古罗马帝国第一军团的历史记载到这儿了。图为骊靬村的骊靬亭,具有欧洲建筑风格,此亭为后修复。同一时期的西汉王朝在汉宣帝刘询的统治下,实现了孝宣中兴,不但降服了匈奴,还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囊括了西域广大领土,一直延伸到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地区,而《汉书》记载,公元前36年,西汉骑都尉甘延寿在西征时,遇到一群身着奇装异服的,他们所使用的鱼鳞阵是大汉军从没见过的,于是招募他们为雇佣军,后来肃清了西北叛乱后,将这股雇佣军安置在了骊靬县,并为他们划地修建了骊靬城堡,此堡就在今天的甘肃省永昌县境内,而这伙雇佣军使用的鱼鳞阵就是罗马帝国惯用的攻城阵法。也有人提出质疑,说骊靬县是西域的交通要道,自古就多民族混杂,罗马军团后裔不准确,图为骊靬村汉代的城墙遗址。此后的骊靬县一直存在于史书上,《汉书》、《晋书》、《隋书》,清朝的《五凉志》仍有记载,这群外者的雇佣军从此生活在这里,也就是今天的甘肃省永昌县焦家庄乡楼庄子村六队的骊靬村,到现在虽然经过了2000多年的混居,但骊靬村的村民仍然身材高大、鼻梁高挺、皮肤泛红、眼睛绿色凹陷等特点,村里保留有罗马建筑风格的“骊靬亭”,村民们的主食也是比萨饼,而村里墓葬出土很多类似欧洲的陪葬品,所有的这一切无不说明着这是一群欧洲人后裔,当年消失的罗马第一军团跑到来定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