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兵兄弟,还记得新兵连夜间拉紧急集合闹过的笑话吗
和大家分享一个女兵紧急集合的故事,这次紧急集合也非常有意思!当过兵的人应该都听说过“老兵怕号,新兵怕哨”。其实每人当过的,害怕和头疼的也就是半夜里的“紧急集合!”号,估计好多人想起来依仍是一阵心惊肉跳。 她当兵时,开始是在宣传队,也从来没有经历过紧急集合,只是,之前听老兵们一谈起紧急集合,也就神经兮兮地皱着眉,也是咋吧着嘴直抽凉气,就好像牙痛一样。也在心里暗暗寻思着,估计那滋味肯定不会那么好受。 那是她下连队被分到了通信连,到了连队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军事训练之中,训练中摸爬滚打,一向比较松散惯了的她,这一下子也让她尝到了“甜头”。 有一天的傍晚,在总机台上值班的副班长,偷听到了她们连部的,她说晚上连队可能要进行紧急集合。提早得到了消息,并将消息告诉了全班,大家心里是一阵狂喜,也都偷偷地在准备,关起了门,打好了背包,睡觉都没有服,睡觉都一个个蜷缩的像大虾米,半夜里,都冻醒了好几次,可是这“集合号”,它就是不见响。一直睡到了第二天的大天亮,仍然没有听到任何动静,这一下把大家给白白地冻了一晚上。导致第二天,她们整个班的人,都出现了打喷嚏、流鼻涕,哑巴吃黄连,谁也不敢提这事。 没过几后的一个深秋的夜晚,那天没有月亮,天空也没有星星,整个夜晚都黑幕笼罩着的大地,好像也已经进入了梦乡。就在那个半夜,一阵急促的哨声“嘟嘟嘟嘟......!"划破夜空。只听她班长大叫一声:“快,快,紧急集合!大家都动作快点!”全班当时就像凉水掉进油锅里一样,全炸了锅。赶紧穿衣服、打背包,黑灯瞎火的,又不允许开灯,大家全像熊瞎子一样。听到有人急切地叫着:我的鞋子呢?鞋跑到哪里去了?可是,并也没有人去搭理她。她的班长不愧是个老兵,动作最快,第一个开门冲了出去。等总机班的那些女兵们一个个的跑出去时,男兵们早就整齐地列队,向她们行注目礼了。女兵们也都尴尬的低着头,目不敢斜视。这时,连长走到女兵班的前面,大声命令道:立正!向左转!向右转!原地跑步走!只听一阵叮叮咚咚的响声,也不知从哪里发出来的。立定!连长又阴着脸,走过了每个女兵的面前。“你!邵X,帽子哪里去了?你!林XX,你鞋子呢?你!杨XX,你的腰带去哪了?”……“你!看看你哪!这背包被你都打成什么样啦!”连长边说边走到孙XX的面前。“你们就准备这样子上前线吗?” 说着,解下了小孙的背包,轻轻地一抖,她的背包立刻就散了架。到了周末,这个班务会可不好受了,每个女兵都在深刻地做自我检讨。就这样又过了几天,看起来比较平静,一下子也就到了大年三十,大家也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记得,那年冬天非常冷,塞外的雪花,大如棉絮,被风刮得,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摇摇晃晃地在空中飞舞,就是不愿意下来。在窗户的玻璃上,也结成了一朵朵厚厚地冰花。连队门口也被调皮的战士堆成了雪人,有的比真人还要大。到了傍晚时分,四面八方迎来辞旧岁、迎新年的鞭炮声,在天上一惊一乍。用水桶做成的冰灯,眨着眼睛一闪一闪的,像家乡的亲人在和我们说话。想起来这些,还记得那天在晚饭前,她和战友们是一路唱着歌,一路敲着碗碟走向食堂的。 食堂里的火墙被烧的滚烫,掀开厚厚的棉门帘,就觉得年的味道,扑面而来。连队官兵聚在了一起吃年夜饭,还不错“十菜一汤”,有一大保温桶啤酒,可以尽情的喝。主食也是大家非常喜欢的炸油条。 在家娇生惯养的她,并不觉得油条有多好吃,不过当兵几年后,天天吃苞米馇子米饭,也吃的嗓子眼都变粗了。更别说炸油条,能吃个白面馒头,都比看见了红烧肉还幸福。 在炊事班的那几个炊事员,也都是第一年的新兵,在家也都是从没做过饭。老家山东的李白菜,曾经在背后发牢骚说:“要是知道来部队只是个做饭的,还不如让俺娘来,俺娘做起饭来可比俺强。” 这些新兵炸油条,更是“新媳妇上轿——头一遭”。这炸油条的面,也没有放点面起子,炸出来的油条是粗细长短不一,形状各异不伦不类,关键这味也是不地道,说咸不咸,说甜不甜。就这样,并没有对大家的食欲产生丝毫的影响,大家仍旧一边舔着手指头,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就这样在打逗嘻闹中过着年。 到了深夜,还沉醉在欢乐中的战士们,个个都好不容易进入了梦乡,她也正梦着那一根根油条象枕木整齐地排在路上,一直伸向远方……就在那时,一阵急促地紧急集合哨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大过年的,战士们还都在梦中,便稀里糊涂一个接一个的“冲”了出去。 就在这个时候,连长和指导员,早已经冒着凛冽的寒风,也背着背包,全副武装地站在那高高的土台上,他们的表情庄严而肃穆。大家也立即感受到了,今天的紧急集合一定非同寻常。 先是指导员讲话,严肃而坚定:“同志们!就是我刚才查哨时,在路边发现有半根被丢弃的油条,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性质?大家都好好的想想吧,还没有解放,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是生活在之中,他们很多没有饭吃,没有水喝,每天都是挣扎在死亡线上。而看看我们,生活如此幸福,却不知道懂得珍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许是我们有些同志不注重思想改造,自甘腐化堕落,这样的性质非常恶劣!……今天这件事,我们必须要好好地查,认真地查,一定要一查到底!” 全连的战士,就这样在寒风中哆哆嗦嗦,一个个如同掉进了冰窟的小羊羔,一直抖到了天边泛白。终于,可以看到隐隐约约地远处起伏的地平线,也渐渐地房屋和树木涌现出来了。指导员的“长篇大论”也伴着天亮了而结束。这之后,连长带着全连战士们列队去“参观”那半根害得大家做不了美梦的油条。 连队通讯员王大宝在路过那根罪魁祸首时,偷偷一边地窥视着连长,却忍不住抬腿恶地踢了“它”一脚。 谁知道,躺在地上的“油条”懒洋洋地向前滚动了几圈之后,突然就散了架,它仿佛在嘲笑这帮战士似的,在地上快乐地颤抖着。这时大家走过去认真一睢,这哪里是什么油条,只不过是老乡家的狗儿留下的半截撅子。
《水浒传》是真实的吗
诚谢邀答: 《水浒传》是一部名著小说,作为小说本身就是虚构的写作,并非历史的真实。真实吗?我想未必。至于说一百单八将是真实存的人物吗?更是实实不好作答。可看过宋朝正史及稗史和演义之后,其中不少的人物,应有此人。比如:宋江,方腊确有其人,为贪官污吏所逼,啸聚山林,叛道朝庭。方腊之为乱势大,宋江造乱势小。宋江不久即被张叔夜招降,同赴江南,征讨方腊,往攻杭州。正史之中聊少记载,稗史之中多有书写。历历可考,应属不虚,况张顺,时迁,武松,祠墓犹存,倘不立功杭州,谁为之立墓建祠。即如武松单臂擒方腊,当属将无作有,况方腊远在睦州,不在杭州。方腊为韩世忠所擒,正史中也曾叙写,当为不虚。《水浒传》涉及人物众多,其无所考,又无凭证,不好信口雌黄,真与不真,实与不实,聊难说清!
搞笑是否要看场合
搞笑当然要看场合了!举个极端的例子,你在葬礼上突然高喊:有没有特别搞笑的对话或者幽默聊天梗分享?或者是,有什么搞笑段子吗?有何推荐?一定会有一万个想通过四个优质问答的搞笑领域创作者,对你怒目而视、恶语相向、破口大骂、拳脚相加、打死都不解恨!不把你塞到里誓不罢休!搞笑不是低俗、搞笑也不应该没有深度、搞笑更不应该把那些搞笑领域的创作者逼疯!你看看搞笑领域里弥漫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全都是一些没有深度、没有着力点、泛泛而谈、胡拼乱凑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只能一边苦笑一边回答。为什么?因为我想通过那所谓的四个优质问答啊!现在我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我能真正言之有物的问题都不在搞笑领域,而我非要犯贱,申请搞笑领域的创作者,搞笑领域的问题还都不能言之有物。这是一个死循环!不管了!如果优质问答不能通过,我绝对不会再申请搞笑领域了!!
关羽真的和曹操争夺过秦宜禄的妻子杜氏吗
大家对三国那些事都不陌生,一个动荡的时代,各路兵阀攻城略地,明争暗斗,勾心斗角。正如《三国演义》开篇词那样,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形势已经这个样子了,小家庭自然也难免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秦宜禄的妻子杜氏自然也不例外。01.兵阀角力最大的目的是抢夺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杜氏的美貌是关羽和曹操争夺的主要原因,但背后却是是实力的较量。杜氏的丈夫名叫秦宜禄,小出身是守备洛阳的一个普通士兵,因为战绩出众,提升为铚县(现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县长,东汉末年降吕布,成为吕布的一员部将。那时候投降是很普遍的事情,一个人在几个阵营里混吃喝乃家常便饭,照样能够得到重用而不被诟病。建安三年,曹操和刘备把吕布围困在下邳,吕布派秦宜禄向袁术求救,袁术见秦宜禄一表人才,将汉宗室之女嫁给秦宜禄为妻。在此情况下,秦宜禄前妻杜氏实际上已为弃妇,留在下邳的杜氏当时已经为秦宜禄生下一子,名为秦朗。02.下邳攻城战还在进行中,关羽找到曹操,求告自己久婚却没有后代,希望攻破下邳后,曹操能够将秦宜禄的妻子赏给自己为妻,曹操当时不以为然,满口答应了这件事。后又在不同场合,关羽还是提及这个要求,曹操不仅暗生疑心,杜氏究竟何等容貌让关于如此痴心呢?到时候一定要看个究竟。吕布久等不来援军,导致城破,曹操第一件事就是招来杜氏解疑,一见之下惊为天人,悔了当初答应关羽的承诺,把杜氏占为己有。关羽为此事怀恨在心,恰有一日,众人野外打猎,关羽欲趁此机会杀了曹操,刘备急忙苦劝,讲什么小不忍则乱大谋,使了万千手段才压下关羽怒火。03.建安四年,刘备带张飞走小沛(现今江苏沛县),途中遇到秦宜禄,刘备指使张飞策反秦宜禄,张飞对秦宜禄说:“人家把你的妻子霸占去做老婆,你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大丈夫顶天立地,欲报此仇,和我们一起去曹贼吧。”秦宜禄怒火中烧,当下决定归为刘备账下,谁知还没有走多远,秦宜禄心生悔意,和张飞一说,自然不被许可,两人发生争执,打斗中秦宜禄手段不及张飞厉害,终被张飞所杀。04.再说杜氏带着儿子秦朗一直被曹操养在宫里,此子虽不是曹操亲生,但曹操对秦朗从无歹心,而且还特别照顾,每次宫中开宴设席,曹操必吩咐手下为秦朗安排席位,且以此为傲,对临席者如是说:“放眼世间,还有没有爱假子(继子)像我一样的?”杜氏成为曹操的妻子后,为曹操生了两子一女,两子曹林、曹兖,一女金乡公主。杜氏的一生是三国时期底层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残酷和动荡年代给底层带来的巨大苦难。以杜氏为中心展开的美色争夺,关羽和曹操的形象在正史的佐证下轰然倒塌,而杜氏作为貂蝉的原型在《三国演义》里向世人继续诉说着美丽的故事和代价。本文故事参考《三国志》、《魏氏春秋》、《献帝传》、《华阳国志》而成。
康熙时期的苏麻喇姑为何每一年只洗澡一次
苏麻喇姑,本名苏茉儿,实际上“苏麻喇姑”是在她去世之后对她的尊称。苏麻喇姑一生的经历可谓是颇为传奇,特别是她仅仅凭借着一介宫女的身份,便赢得了顺治、康熙、雍正三代帝王的极度尊崇,无论是在生前,还是在身后,都享有了极高的殊荣和地位,从而成为了整个清朝时期当之无愧的“第一宫女”。然而,苏麻喇姑却有着两个非常“奇特”的生活习惯,其一是她一年只洗一次澡,其二就是她生病了从来不治病吃药。只不过,这两个在常人看来有些无法理解的生活习惯,对于苏麻喇姑来说,却是坚持民族传统和宗教信仰的最好体现。苏麻喇姑“奇特”的生活习惯是从小就养成的,并且她也坚持了一生。苏麻喇姑,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一个普通牧民家庭,之后被科尔沁贝勒寨桑看中,让其成为了自己二女儿的贴身侍女,而寨桑的这个女儿,便是历史上的孝庄太后布木布泰。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苏麻喇姑与孝庄之间便开启了一段长达数十年的主仆情谊。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不满13岁的孝庄正式嫁给皇太极成为其侧福晋。而苏麻喇姑也就此离开了蒙古草原,跟随孝庄来到了盛京,继续担任孝庄的贴身侍女。虽然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苏麻喇姑的出生年月,但是按照当时的惯例,苏麻喇姑应该与她的“主人”孝庄年龄相仿,所以这个时候的苏麻喇姑应该也就是十二三岁的样子。而也就是这此前十多年在蒙古草原上的成长经历,给苏麻喇姑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使其一生都铭记这草原的生活传统。在初代礼亲善的六世孙、即第九代礼亲王昭梿所著的《啸亭杂录》中,有这样一段关于苏麻喇姑的记载:“苏麻喇姑,孝庄文皇后之侍女也。性巧黠,国初衣冠饰样皆其手制。仁皇帝幼时,赖其训迪,手教国书,故宫中甚为高品。至康熙壬午始逝,葬以嫔礼,瘗于昭西陵侧,以示宠也。姑性好佛法,暮年持素。终岁不沐浴,惟除夕日量为洗濯,将其秽水自饮,以为忏悔云。”这其中的“终岁不沐浴,惟除夕日量为洗濯,将其秽水自饮,以为忏悔云”,便对苏麻喇姑一年只洗一次澡的事情的描述,意思是说苏麻喇姑只有在每年除夕的时候,才会用少量的水擦拭身体,洗去全身的污秽,并且还要将这些洗完身体之后剩下的“脏水”全部喝掉,以表示忏悔之意。其实这样的习惯与苏麻喇姑从小生长、生活的环境的密切相关。由于蒙古草原极度缺水,牧民们是惜水如金、爱水如命,他们认为浪费水是会遭受上天惩罚的行为,因此他们都是整年不洗澡的,而即便是在每年除夕的时候为了迎接新年会用少量的水擦拭完身体,但在洗完之后将这些水喝掉,并且还要进行忏悔,以祈求上天不要降灾难于他们。因而苏麻喇姑如此,就是保持了她在蒙古草原时期的生活传统,并且还将此坚持了一生。至于苏麻喇姑一生没有看病吃药,也是与当时蒙古牧民在草原上的传统密切相关。当时的蒙古诸部,早已信奉了藏传,苏麻喇姑亦是如此,并且她还是非常虔诚的信徒,所以,在她生病的时候,首先选择的便是祈祷。与此同时,不得不说的是,这一时期蒙古部落的生产、生活条件非常的落后,牧民们也是缺医少药,根本不能像中原地区的人那样得到有效的治疗,更加没有树立有病就医的观念,相比之下,他们更认为这是上天对于他们的惩罚,因而只会默默接受与虔诚祈祷。于是乎,苏麻喇姑在其年老病重的时候,哪怕是康熙皇帝亲自劝其进药,她也已然选择了拒绝,终生都没有打破这一传统。不过,苏麻喇姑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去世的时候,也已经是八十多岁的高寿了,可见苏麻喇姑本人的身体条件和身体素质还是非常好的。苏麻喇姑,当之无愧的“清朝第一宫女”。苏麻喇姑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之高的评价与殊荣,不仅仅是因为其是孝庄太后的贴身侍女,与孝庄有着数十年的亲密情谊,更为重要的是,她是真的有“恩”于顺治、康熙这两代帝王的。顺治皇帝登基之初,摄政王多尔衮,并且为了更好的控制顺治,多尔衮有意将顺治与其母亲孝庄太后进行了“隔离”。这一时期,孝庄与顺治之间的联络,全靠苏麻喇姑来实现,并且孝庄也通过苏麻喇姑,将自己的教诲传递给了年幼的顺治,这就使得苏麻喇姑成为了顺治在这一时期实际上的“老师”。而对于康熙皇帝来说,苏麻喇姑的“恩情”那就更重了。幼年时期的康熙曾因染上“天花”被安排在宫外,其实当时孝庄和顺治并不重视康熙,这样做更多的就是已经将其“放弃”了。但是在苏麻喇姑的悉心照料下,康熙竟然最终痊愈了,这就相当于苏麻喇姑对于康熙有着“救命之恩”。而在这之后,苏麻喇姑也对康熙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导,特别是在汉字与书法上,给予了康熙重要的培养,使得康熙对此颇为感念。“赖其训迪,手教国书。”后来顺治皇帝去世后,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继位,并在很小的时候就具备极为良好的文化修养,这与苏麻喇姑的教育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太后病逝,为了不让苏麻喇姑感到过度的伤感与孤独,康熙将十二胤祹安排给了其抚养。在此之前,康熙都只是将自己那些出身比较低的皇子,交给其他级别较高的后妃抚养,而如今康熙却将自己的皇子交给了苏麻喇姑,一方面,这便是对于她的极度信任,而另一方面也说明,康熙是根本没有拿苏麻喇姑当做“外人”,而是将其视为了自己的“家人”。胤祹在苏麻喇姑的悉心照顾下,不仅得到了极为全面的培养与健康的成长,同时,其也受到了苏麻喇姑的深刻影响,心性也极为平和,也正是因为如此,胤祹并没有参与到康熙朝晚年的那场“九子夺嫡”之中,进而得到了雍正、乾隆的善待,成为了所有康熙皇子中最为年长的一位。当然,对于苏麻喇姑的抚养与照顾,十二阿哥胤祹也非常的感念,于是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苏麻喇姑去世后,其也主动提出要为苏麻喇姑守陵。“姑妈自幼将我养育,我并未能报答即如此矣,我愿住守数日,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康熙听后非常感动,随即以“十二阿哥之言甚是,著依其所请”,同意了胤祹的请求,同时安排其他皇子则每天一人轮流着给胤祹做伴。而苏麻喇姑也就此极为难得享受到了由皇子为其守陵的殊荣。众所周知,在孝庄太后去世后,康熙皇帝没有将其下葬,而在将其的棺椁停放在遵化昌瑞山下的暂安奉殿内长达37年之后。而在苏麻喇姑去世后,康熙除了按照嫔礼为其治丧外,还将她的棺椁停放在此,定期进行祭祀。这也使得苏麻喇姑成为了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按照妃嫔礼仪治丧下葬的后宫宫女。雍正三年(1725年),在雍正皇帝的主持下,孝庄太后正式入葬昭西陵地宫后,与此同时,雍正在昭西陵东墙外为苏麻喇姑另建一座陵寝,用以安葬苏麻喇姑,使得孝庄太后与苏麻喇姑能够继续她们之间的主仆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