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当事人孙国停讲述,事情要从1976年说起,当年21岁的他进了村小当民办教师,教五年级数学,一干就是12年,后来还担任过村小校长。直到1988年,孙国停的二女儿出生,违反了计生政策的他主动离开了学校。
2013年,孙国停恢复了户口和身份证。2017年,陈双成把户籍又变更为“孙国亭”。同年,到了退休年龄的陈双成还曾找到孙国停签了一份讲和的赔偿协议,协议上确认“有陈双成使用孙国停教师名额之事,退休后由陈双成每年退给孙国停教龄工资7200元。”
经过多部门介入调查,涉事人陈双成承认顶替孙国停民办教师资格,并担任过某校校长。当地多部门已启动调查,冒名顶替者提出赔偿协议。陈双成称自己在1995年考试时需要进行户口登记,当时使用了孙国停的名字。2013年,孙国停恢复了户口和身份证,并发现自己的户籍被陈双成占用。2017年,陈双成与孙国停签订了一份赔偿协议。
应该加强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建设,防范和打击个人身份信息泄露和滥用的行为。同时,公众也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个人身份信息的管理和保护,防止自己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以上就是小编带来的资讯。 欢迎关注本站,无论是时事热点,新闻资讯,游戏攻略与各类资讯,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